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了要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以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战略思想不仅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央地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此背景下,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莞金控”)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经多轮商洽,于2023年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识,引入其下属广东聚润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聚润达集团”)。同年11月,完成改制确权工商变更工作,央地合作成功落地。
自股权多元化改革实施以来,东莞金控与聚润达集团以“资本赋能+产业协同”的创新实践,在促进国资保值增值、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赋能地方产业体系完善等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合作答卷。
?战略引领,打造央地协同“新范式”?
作为东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主力军,东莞金控以资本为纽带,以改革为引擎,推动央地合作向纵深发展。2023年,东莞金控以股权多元化改革为切入点,将“地方资源整合力”与“央企技术优势”深度融合,为聚润达集团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控,助力聚润达集团追回各类款项超250万元,实现三年以上应收应付账款同比下降20%,推动其辖下一家亏损企业提前半年扭亏为盈,利税总额、投资安排、投资转资和转固增资率创历史新高,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
轻装上阵的聚润达集团在2024年全面显现改革成效:高质量投运了一批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核心项目及电网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了10座超充示范站与13座欧标充电站,打造了220千伏冠和变电站、110千伏德岭变电站等亮点名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5%,并以营业佳绩连续三年稳居“广东企业500强”之列,首秀“广东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经济效益,有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反哺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1+1>2”的合作效果。
?产融互促,构筑经济发展“强支撑”?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壮阔画卷中,东莞金控更以头号工程力度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聚润达集团按期投产地铁一号线2个变电站和东莞火车站等54项电力迁改工程,完成220千伏巨正源用户站接入系统工程等4项输变电工程和1473项配网工程,开展不停电作业1.5万次、保供电服务3515次,全年节减停电超3.5万小时,助力东莞用电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保持全国标杆水平。
围绕市委“投资年”工作部署,东莞金控积极拓展“新能源+金融”新赛道,主导设立2支新能源产业基金,撬动市镇多级资金共同建设绿色东莞,为东莞市经济版图注入了澎湃的新动力。同时,推动聚润达集团及其辖下公司创新搭建全市首个新能源聚合服务管理平台;投产市行政办公大楼、OPPO滨海湾智能制造中心、东晟实业储能电站等53个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金额同比增长219.43% ;为270家企业提供绿证超210万张,占全市80%,累计减少碳排放近百万吨,支撑出口产值超百亿元。
通过“金融+产业”双轮驱动,东莞金控不仅助推东莞电网建设跑出“加速度”,更以绿色金融创新服务“双碳”目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国企担当,绘就民生服务“实景图”?
在服务城市发展大局中,东莞金控始终践行“国有所需、民有所盼,金控必有为”的责任担当。面对超强台风“摩羯”考验,统筹聚润达集团数百名技术骨干星夜驰援灾区,保障数万用户快速复电。
在乡村振兴一线方面,聚焦低电压、重过载、三线搭挂等用电难题,以“零遗漏”为目标,东莞金控推动聚润达集团完成65回“整线”、154个“成片”项目和88个村居448个“三线”搭挂问题治理,推动“绿美电网”建设与乡村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以电网改造升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积极响应乡村绿美行动,联合属地社区党支部开展植树活动13场、发动党员约200人、种植苗木约150株、认捐树苗近200棵,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助力东莞“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
科技赋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东莞金控坚持“技术立企、科技强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聚润达集团实施战略性技术研究,其联合研发的高压电缆用半导电屏蔽料成功挂网试运行,助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同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东莞金控助推聚润达集团职工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实现多功能组合耐压试验车等研发产品在多场景应用,科研收入达1747万元。2024年,聚润达集团累计成功申报智能储能柜等科技创新课题14个,新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省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课题、科学技术奖超12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各1家,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东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立足新起点,东莞金控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产业投资等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推动央地资源整合、以更高标准服务湾区建设,奋力打造央地合作企业高质量发展范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贡献金控智慧与力量。